恒通源太陽能光伏網訊:對云南省紅河縣樂育鄉大新寨村的農民和孩子們來說,12月是個收獲的月份。據漢能工程師說,本月底,他們家的薄膜太陽能組件就能正式并入國家電網了。那些新奇的玩意兒,除了能夠發電供自家使用外,多余的電力也能夠給家里帶來收入。
紅河縣位于云南省南部,在紅河上游南岸,這里風景秀麗,居住著哈尼族、彝族、傣族、瑤族等少數民族。美中不足的是,經濟發展不理想,是國家級貧困縣。具體到大新寨村,人均耕地0.8畝,而且大部分都是山地。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、外出務工為主。據公開資料顯示,2010年,該村的人均純收入大約1507.9元,按照我國人均收入扶貧標準,大新寨村的大多數村民屬于不折不扣的貧困人口。
得益于精準扶貧和漢能的幫忙,這種狀況正在逐步地改善
今年6月17日,紅河縣上報的《扶貧項目試點實施方案》獲得云南省政府扶貧辦和云南省能源局正式批復成為首批試點之一。按照規劃,紅河縣在迤薩鎮和樂育鄉先行試點,在建檔立卡的無產業、無勞動力、無固定收入"三無"貧困農戶中選擇300戶,每戶新建一套3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,幫助貧困戶建立起持久增收項目。其中,漢能為100戶貧困戶安裝了薄膜太陽能發電系統。
12月底,這些薄膜太陽能組件就能正式并入國家電網了
每套戶用發電系統的費用約3.5萬元,由省級扶貧資金補助一部分,地方財政負擔一部分,剩余的部分通過銀行貸款來支付。屋頂電站發電后每年獲得的發電收益足以用來償還貸款和利息,并讓貧困戶獲得經濟收益。
"預計每年收益將不會低于3000元,實現'建一個家庭光伏電站,幫一個貧困農戶脫貧'的目標。"紅河縣扶貧辦主任錢坤說。
為實現精準扶貧要求,項目規定試點農戶的選擇要經過"四比較四分析",即:比較家庭經濟,分析收入來源;比較家庭勞力,分析勤勞觀念;比較住房條件,分析生活質量;比較貧困程度,分析致貧原因。同時,還要經過申請、審核、審批等環節,張榜公示無異議后,才能為其安裝發電設備。
為了盡快地精準扶貧,漢能工作人員不僅在短時間內拿出完美的施工方案,還爬山涉水逐戶實測,一周內完成了2個鄉鎮100戶家庭的現場精準測量及具體施工方案,提供了一整套項目建議及解決方案,贏得了用戶和當地政府的贊賞和信任。